致力打造国内好用的AI产品导航平台
维基百科常被形容为互联网上最后一个优质网站,如今的互联网充斥着有害的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垃圾信息。但根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马歇尔·米勒发布的一篇新博客文章,这个在线百科全书似乎也未能完全不受大趋势的影响,其人类访问量同比下降了8%。
该基金会致力于区分人类和机器人产生的流量。米勒写道,在维基百科的机器人检测系统更新后,发现 “过去几个月” 流量有所下降,更新后的系统显示,“5月和6月期间异常高的流量中,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为逃避检测而设计的机器人”。 流量为何下降呢?米勒指出,“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对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影响”,尤其是 “搜索引擎越来越多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向搜索者提供答案,而不是链接到我们这样的网站”,以及 “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在社交视频平台而非开放网络上获取信息”。
(谷歌对人工智能摘要会减少搜索流量这一说法提出了异议。) 米勒表示,基金会欢迎 “人们获取知识的新方式”,并认为这并不会降低维基百科的重要性,因为即使人们不访问该网站,源自这本百科全书的知识仍能传递给他们。维基百科甚至曾尝试推出自己的人工智能摘要,但在编辑人员提出抱怨后暂停了这一工作。 但这种转变确实带来了风险,尤其是当人们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的信息究竟来自何处时。
正如米勒所说:“访问维基百科的人越来越少,可能会导致参与扩充和丰富内容的志愿者减少,支持这项工作的个人捐赠者也会减少。”(其中一些志愿者非常了不起,据报道,在周五的一次维基百科编辑会议上,有志愿者制服了一名持枪歹徒。) 基于这个原因,他认为使用维基百科内容的人工智能、搜索和社交媒体公司 “必须鼓励更多人访问” 维基百科网站本身。
他还表示,维基百科也在采取自己的措施,比如制定一个新的框架,用于标注源自该百科全书的内容。该组织还成立了两个团队,负责帮助维基百科吸引新读者,并且正在招募志愿者提供帮助。 米勒还鼓励读者更广泛地 “支持内容的完整性和创作”。 他写道:“当你在网上搜索信息时,要查找引用来源,并点击查看原始资料。和你认识的人聊聊可信的、由人类精心整理的知识的重要性,让他们明白,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依据的内容是由真实的人创作的,这些人值得我们支持。”
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7845号